
若能力耕,必有岁稔之时——高一年级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发布时间:
2019-11-23
11月22日下午,由学校教研处和高一年级部组织,在高一年级报告厅举行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养。此次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赵雅静老师做汇报课、张敏芝老师评课、许丽红老师做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的讲座。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授课教师是今年刚刚执教的赵雅静老师,执教篇目是必修二第二单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赵老师教学通过对陶渊明的简单介绍引入,通过听音频、诵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之美,然后通过小组的交流来理解陶渊明所构建的“田园世界”,最后通过学生自己鉴赏诗歌手法,来品味诗歌的画面之美,并且将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场景用散文化语言展示出来。课堂十分活跃,同学们积极发言,在赵老师的引导之下,最终深入课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授课结束后,由学科组长许丽红老师主持,进行评课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科组长张敏芝老师充分肯定了赵雅静的课堂,特别是对她落落大方的教态、较强的朗诵指导能力、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等优点给予了肯定性评价。除此之外,张敏芝老师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说,好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更精炼、更高效,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上好一节好课,只有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能。
评课结束后,许丽红老师做了《备课·上课·听课,不妨收藏这些话》的青年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许老师让青年教师收藏吴芝琴教师的“用终生时间备课”,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于漪老师的“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等等。许丽红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杂家,唯有如此,才能给与学生更丰富的知识;而课堂语言则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心灵、思想碰撞的媒介,即使是常态课也要雕琢好自己的课堂语言;而听课更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青年教师要每周听优秀老师的课,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话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老师们受益匪浅。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09-28
2023-09-26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