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日本防震救灾措施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
2017-05-06
2015年9月8日到16日我们作为高中生访日成员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聆听了明治大学关于《日本的防灾减灾》的讲座,参观了西东京消防署和中越地震纪念长廊等。我感到中日在防震救灾的措施方面有些差别,现在比较如下:
一、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能力、效率、成效优于日本政府。
2008 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亲自指挥,中国政府还出动军队应对灾情,呈现了高速、高效,运转协调的应对机制。民政部调运救灾帐篷和棉衣、棉被等生活物品,大量食品和饮用水等;城乡建设部调运抢险设备和专业人员;国务院发布文件,对灾区群众进行补助;前线突击队加快灾后重建工作等,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我国政府对灾情判断及时,处置有力,行动迅速,上下齐心,效果非常明显。三天之内,即迅速平稳整个灾区的混乱社会秩序。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日本政府没有派军队前往处置,也没有组成抢险队,举一国之力,扑灭险情,而是仍然由电力公司组织员工进行除险救灾。实在不可思议! 涉及全日本、全世界人民生命安危的大事,首相竟然搪塞责任,要一家电力公司独立去承担。实在是不可理喻!
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发生后,由于日本国民素质高,民间社会比较成熟,应对灾难淡定、从容、 不慌张,灾情发生后灾区社会秩序良好,没有拥挤,哄抬物价等情况发生,灾民情绪比较稳定。日本成熟的公民社会,民间很有秩序,人民团结、守纪,让人很是钦佩。这一点,是值得中国人民学习的。
在灾后,人民大多数依靠的不是国家救助,而是当地人民互相救助。而通过数据我们了解到在灾后日本人民的自救与互救占到了总体救助方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为当地人民比消防救灾人员更了解当地情况,更易针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从而做出比专业消防员更为快速、合理、有效的救助。这一点,也是值得中国人民学习的。
三、中日两国人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同。
通过访问参观,我们了解到:日本人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家家都备有紧急包,里面有医疗品、手电筒、饮用水、干粮,还有一些简单工具,防止被困,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几乎每家都有一张《灾难时避难场所》地图,里面标注了这个地区一旦发生地震、海啸、台风时的避难场所。另外他们很多商品和这些也有关系,比如单独的卧室,就是房子里的小房子当作卧室,地震时候小房子也可以理解成特制床,很抗砸!我们也演习了地震场景
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所有教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通过不断的演习,日本人应对灾难淡定、从容、 不慌张,而且懂得:人与人的协调与配合最为重要。

而中国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足,中国人平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享受生活,之前从没想过会发生地震等牵涉生死的紧急事件,什么准备也没做,也没有避险的意识。学校对学生关于防灾,自救急救的普及明显不够。我们在日本进行了消防演练

相比之下日本的防震措施很全面,屋里都安有警报器,这和日本的环境有关,日本灾害太多,所以他们也有很高的忧患意识,做的准备工作很多。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繁多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带来的生命和物质财产损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何防治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及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如何安置灾民等等,日本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在政府抗震救灾的同时,加强民间的自助,共助和公助体系的建设。
2、推广高中低档的救灾工具设施,每个家庭应经常检修家里的线路、电器、煤气等。
3、消防队员直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工作,学校应多举行防灾演习和讲座,熟悉逃生通道等,提高自救能力。
4、加强防震防灾知识的普及,组建专业的救灾、救援队伍
5、加大立法强度,提高建筑物质量,日本的建筑很好,中国的豆腐渣工程太多。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更多的防灾知识和防灾意识,正如2007年日本消防宣传周的口号说的那样:“不要熄灭你心中的防范之火。”我们研究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09-19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