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报优秀作品选登(一)
发布时间:
2017-10-13
学报优秀作品选登
学生给我写评语
河北定州中学 郭永峰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期末已匆匆地到来。对于其他的任课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但作为班主任的我现在还不能放松,因为我还有最后一件工作没完成——填写“家长通知书”。于是,我一边回忆学生平时的表现,一边在“家长通知书”上给学生写评语,写着写着,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作为任课老师、作为班主任,我在学生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于是,我走到了教室,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对学生们说:“本学期已落下帷幕了,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看我的,我在你们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同时我也特别想和大家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今天我请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给我写个评语吧!”为了活跃气氛,我特别强调:请大家替我保密,把你们的评语亲自交给我!
晚上,学生们陆续地把写好的评语交给了我,一看个个都写得还挺认真呢!我一口气读完,不禁百感交集。
学生们给我写的优点使我信心倍增:您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讲课认真细致、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的评价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学生田连芝说:“你表面上很严肃、冷酷,但是和你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您是那样地和蔼可亲,让我惊讶不已。”学习委员王玉庭说:“您充满期待的目光,充满鼓励的话语,使我学习的劲头更大了。”留级生李攀写道:“去年上高一时,我很不喜欢学习政治,但是今年大不相同了,您的旁征博引、博学多才,您的富有极强逻辑力量的证明,立刻把我征服了。于是我开始去认真学习政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结果我发现政治原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而是特别有趣,于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喜欢政治了。”落后生冯冬说:“在期中考试前,同学们个个都雄心勃勃,可结果事与愿违,我们考得很不理想。本来觉得您会狠狠地批我们一顿,可完全没想到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让我们想开些,告诫我们千万别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鼓励我们战胜困难、争取下一次的胜利。最后,您还给我们留下了您最喜欢的格言: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the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真的,当时,我真的好感动。”
学生们给我指出的不足也让我脸热心跳。学生冯媛说:“说实话,您就像一个黑面神,表情总是很严肃,让我们见了很是心惊胆颤。”纪律委员许景毅说:“严师出高徒,可我觉得您对学生还不够严。”赵一腾说:“政治课气氛不活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曼说:“讲课速度有点慢,应该加快一点速度,节省点时间让我们在课上对所学知识加以系统总结和记忆。”
学生们给我提出的希望真挚感人。学生刘倩说:“我希望您能经常面带微笑,这能使您保持年轻愉快的心情。”生活委员张涛说:“希望您多锻炼身体,千万别累坏了。”贫困生王洋说:“我希望您能更多地和我们沟通交流,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和帮助。”学生刘芳说:“严是爱,松是害,这句话请您一定要记住,不要忘记了呀!”我的课代表位超说: “希望您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再多给我们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学生们提出的建议让我看到智慧的火花在点点闪现。班长高峰说:“我想我们的班会还可以用更新颖的方法来开展,比如说: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因为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动听而又蕴含智慧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可以采用讨论协商的方法,因为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群策群力定会有好的效果。” 文娱委员丁沛沛说:“班上每个星期能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活动,让我们愉快地学习吗?能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说打一场篮球比赛、踢一场足球比赛),让我们体会一下团结的力量和享受一下体育的乐趣吗?”“英语迷”赵子远说:“老师,我们可以举办个英语角,练习英语对话,因为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我们小时候学习母语就是如此,现在学英语也应当如此。”学生张博说:“老师,希望你能让我们的课外知识更丰富,每天能不能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去阅览室多看点课外书,每个星期能不能有一两节课交流一下课外书以及自己的阅读体会?”等等。
真意外,小小的一点尝试,牵出了这么多热情的赞扬、真心的希望、感人的话语、智慧的火花。短短的几句评语,让学生们尝试着客观、辩证、发展地评价别人,也使教师更多地理解了学生,了解了自己。“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应该用尊重、信任、理解来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今后我将会坚持让学生给我写评语,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互做对方的知心朋友。
小议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
河北定州中学 赵庆芬
作文课堂是一块缤纷天地,学生习作可谓异彩纷呈。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慧眼识文,推出写作高手
身为语文老师,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亮点,并大力弘扬,促其成为写作高手。第一角色定位是激趣者。
接手高一,第一次作文,发现学生写作水平高低不一,大部分作品受初中应试作文桎梏,虽为规矩文章,却难以出彩。难能可贵的是几篇习作,虽文笔稚嫩,但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触人心弦。于是课堂讲评作为优秀范文,大力弘扬,一方面使作者深受鼓舞,写作兴趣高涨;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懂得,写作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抒自己独特的见解。高一学生稚气、单纯、热情,对作文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阅历浅,年龄小,学识少等原因,作品从思想深度到文笔技巧都无法与高年级学生作品相提并论。此时,需要老师(特别是刚送完高三的老师)宽容大度的爱心,需要老师放低评文的标准,需要老师发现美的慧眼,许多写作高手就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点滴的亮点评析中造就的。三年中,班里为数不少的同学,被老师唤醒的写作兴趣一发不可收,小作文、随笔累积几大本,而每本上都有着老师细雨润无声的心血。不仅如此,只要是优秀作品,我都不厌其烦打在电脑上,向全班同学推荐,用美读、点化亮点、修改不足等方法进行评论分析,有时表扬不妨言过其辞,目的当然是激励。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在学生写作路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激趣者和引路人。
二、推波助澜,促成各异风格
身为语文老师,犹如大海的主人,虽不能兴风作浪,但一定要推波助澜,使小浪花形成大气候。第二角色定位是引导者。
作为语文老师,最大的乐趣大概就是把弟子的佳作向同事津津乐道吧。不过学生升入高中,写作刚刚起步,由初中时的模仿向形成自己独到风格悄然迈进,这时老师的适时指点必不可少。在作文教学中,很快发现了两名同学的独特之处。男生李志成,读书颇多,擅长议论,思想深刻;女生沈杰,文笔奇丽,善辟蹊径,文风与众不同。二人异中有同,目光敏锐,思考深入,见解独到,文章有内容有深度,但在想法上偶失偏颇,语言上有失分寸。把握住二人写作特点后,着手对两位同学进行个别辅导,通过面批、眉批及针对性修改,使其扬长避短,三年下来,一个成为杂文高手,文风老辣,文笔幽默犀利;一个则善写作抒情式议论文,激情飞跃,文笔绚丽,读他们的文章,实在很令人警醒和感奋。
高二某个阶段,察觉一位女同学文风大变,从朴实感人但直白的文字趋向含蓄隽永,这是一个好的动向,但因为刚开始尝试,文章反倒退步了,文意含糊,中心不明确,有时候离题很远。批阅小作文时我指出了她的不足,但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依然故我,结果在一次考试中作文大失水准。在随笔中她写下《有一次闪电,我要记住》来表达自己的沉重:“看着努力走过的弯弯曲曲的脚印,自己的作品也一点点地得到了肯定,欣喜的我只想飞翔!也想有自己的文风,开始默默地探索,追求美好,追求浪漫,精心地装帧自己的语言。刻意地溶化着句子的内涵,把心中的丝丝感动融入诗一般的幻境,快乐地徜徉其中,看着自己的心在幻境中开出朦胧的粉红,寄情于物,将含蓄的情感植入万物心中,在一种超脱的境界中灵魂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家园,找到了群居的部落,就这样,定居在了那个幻境中,偶尔打开窗户,用风干的记忆擦擦现实的窗户,躲在其中,听“林暗草惊风,数滴滴相思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她认识到不足,探求出路未得,困惑茫然时,老师的适时指导便发挥了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尝试,她的作文终于步入正轨,形成了自己淡雅清新优美含蓄的写作风格。
虽说文章风格各异,但异曲同工。在与写作密切相关的阅读指导中,我提倡学生读自己乐读并易于接受的名家作品,以汲取其精髓,亲近其文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此,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筛选阅读,另一方面,我会适时地找出与学生们风格接近的各类作品,推荐给他们看,让他们仔细研读。感觉高一时班里有好作文,但不经读,高中三年下来,班里不仅有好作文,而且这些作文自成风格,耐读,经读,是越品越有味的真正的好作品。
三、大家风范,展示缤纷个性
身为语文老师,不一定是大家,却须具有大家风范,有一颗宽容的心,有广阔的视野,写作天地中才能使学生习作充分展示个性。第三角色定位是鉴赏者。
语文老师且不可视野狭窄,没有胸襟。我们面对的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面对的是有着神奇梦幻,且见多识广的青年学生,只有一颗包容的心,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显露自己思想意识和个性特点的习作环境,没有羁绊,没有约束,没有禁锢,使学生把写作当成表现自我的需要,相互交流的需要,精神享受的需要,梦想放飞的需要,使他们舒畅表达,在写作中展示和张扬缤纷的个性。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明明是锦绣文章,怎么考场上竟然一败涂地,不是审题不严,不是立意不准,而仅仅因为作文风格不入评分老师的眼,这岂不是天大的不公。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爱好,我们可以对另类作品适时指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身为语文老师,学生写作的引路人,怎么可以把那些不可多得的思想,难能可贵的尝试,白璧微瑕的文章一棒打死,扼杀呢。所以我说,我们可以没有大家的才能,但我们要有大家的风范,这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像纸一样苍白(节选)
仿佛只是一夜间,便是秋天了。
看那些在夏天喧哗了很久的树叶和阳光一点一点的老下去,风和天气一样开始变凉了。踏进早晨那薄薄的一层雾里心也似柔软了一般,忽然,想要落一层泪,却又笑起来,愁字不就是秋字下面加个心吗?
叶子一片片落,日子一天天的走。想到经过这个秋天,再踏过白雪,再赏过飞絮,等那些绿绿的叶子再次排满天空的时刻,那个如期的约会就要来了,赶快把自己交给楼梯,把头脑交给教室。坐下了,思维却如教室一般的死寂。在这种沉睡中熟睡常常会做恶梦,梦中也如眼前一般的死寂,只有一条河横在面前,我想走,却找不到脚,我想喊,却出不了音,只是天在旋,地在转。
醒来,才发现上课已经很久了。同桌一直在低低的唱歌,用的是那种很细很小的声音唱那种很疯也很狂的歌,她的侧影总让我想起翁美玲,我很喜欢翁美玲,所以我对她笑,但突然她不唱了,我的笑容也僵住了,因为老师进来了。
苍白的卷一张又一张的发到苍白的手中,接着有笔在动,沙沙的,很像蚕咬桑树叶的声音。这声音总让我想起若干年前的黄昏,飘雨的黄昏,老师在教室里慢慢的踱步走,我总想象她是善良的就像童话中的巫婆,总是想把石头变成金子,可惜石头们不争气。我不喜欢巫婆,虽然她善良,也不喜欢金子,纵然宝贵,我只喜欢做一块自由自在去生长的石头,岁月风化,我幻想,我可以变成孙悟空,于是我自去翻那第一百零八遍《西游记》。
我把头压得很低,老师是不容易发现的,可是那个眼睛高度近视的老师还是发现了我,于是他把孙行者收走了,只留下一个唐僧,弱不禁风。
是的,孙行者再怎么厉害,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的。
(此文获河北省2003年“真情校园”网络征文大赛二等奖)
四、下水为文,点燃燎原星火
身为语文老师,一手好文笔必不可少,体会其中甘苦,明了写作瓶颈,下水为文事小,却能点燃学生写作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的烈焰。第四角色定位为实践者。
老师下水,便能摸出水情深浅,明了学生写作的障碍所在,以点拨得法。散文家碧野先生赞成老师写“下水”文,他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亲自动笔,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才能在布局谋篇铺垫、渲染过渡、照应以及词汇的调遣、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活脱脱地给学生以启示和诱导。
一次拟题为《人间真情永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看到文题后,学生心态大致有三种:对生活缺少敏锐的观察,让真情悄然从身边流逝却视而不见;深有体会,但囿于亲情,思路难以拓展;浮想联翩,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下笔。鉴于以上种种心态,我首先下水作文,谈自己写此文要选择三个事例:高中生活难得的友情(今日想来愈觉珍贵),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家中的亲情(给我重新站起的勇气),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相识伸手援助,人间真情永驻)。
然后我谈写作这篇文章应选择典型事例。何为典型,如何连缀,以往课堂上给学生读过不少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我筛选数篇,与大家一起回忆,文题是什么,选择了哪几则事例,为什么说它典型,这几则事例又如何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使他们明白典型事例后的几句贴切的议论和抒情是何等重要,正是它们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指点完毕,学生写作热情高涨。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即使你让他搁笔也是欲罢不能,一节课成文出了许多佳作。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是激趣者,引导者,鉴赏者,实践者等等,为自己定位的出发点,是始终尊学生为创作的主体,给他们打造一方鸟飞鱼跃的天空。
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战胜考试结果恐惧症
河北定州中学 周伟静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在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潜能发展的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悄悄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反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心理学家返校进行复测,奇迹果真出现了:名单上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平均高于其他学生,成绩进步快,而且个个充满自信,求知欲旺盛,并与任课教师们建立了融洽的感情。这是为什么呢?是心理学家料事如神?老师们都感到惊奇。但出乎意料的是,心理学家们宣布:上次名单是随机抽定的。
原来,由于老师们对心理学家的预测深信不疑,于是权威性的预言坚定了教师对学生爱的萌芽,并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经常流露出呵护的表情和赞许的暗示。学生则从教师的眼神、笑貌、激励中受到鼓舞,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从而比以往更勤奋地学习,终于取得了超越一般的成绩。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激励而产生的影响,就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信任与激励将鼓起学生自信、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而自信与自尊,则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
使“罗森塔尔效应”得到验证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瓦拉赫效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赞美和期望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以赞美和期望,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邱吉尔有句名言:“你希望某个人朝哪个方面去改变和发展,那么你就往那个方面去赞美他”,说得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先看一下下面的故事,或许答案就自然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班的尖子生李少辉平时表现极突出,需要记忆得,他往往最先记住;难题活题也往往能最先反应出来,可是一到考试就失常。于是,我就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总考不好?他告诉我说,每次考前,他都要告诫自己:这次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进入前十名,如果考砸了,上对不起父母老师,下对不起自己的辛苦努力。听后,我就明白了,他考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他存在着严重的考试结果恐惧症(简单地说就是:总考虑考试结果,考好了怎么样,考不好又怎么样,总是患得患失)。于是我同他交流谈心,告诉他要端正认识,不要老是考虑结果,要相信自己,相信一定行。记得在期末考试之前,我对他说:“既然你平时表现的很好,相信你一定能考好,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睡觉,好好地吃饭。”结果,不出我所料,他考得很好。于是,我趁热打铁,对他施以“期望”教育。我说:这次考得不错,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你的成绩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他的笑脸。
在以上的案例中,我对在考试中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学生施以鼓励和期望,结果使他克服了心理障碍,成绩也不断地提高。这也再一次地印证了“罗森塔尔效应”。很显然,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你要积极地运用“期望”与“赞美”去克服学生在学习中、在考试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一个健康的心灵。那么,如何去做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自觉地积极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无论是从“瓦拉赫效应”来说,还是从亲身的实践来说,我们都能看到“罗森塔尔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积极地去运用它。一般来说,如果教师认为他能成为好学生,他就会认为自己能够变好,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教师的看法,容易为学生所认同。所以,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与期望,让它成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利器。
二、学生也要自觉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想使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发挥作用,就要使教师的鼓励和期望为学生所认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为之奋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从教师指出期望到期望的实现,首先需要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追求。如果缺少这样的中间环节,教师的期望尽管多么真诚热切,也不会变为现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我能克服心理障碍,我能成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中克服心理障碍,“罗森塔尔效应”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性的价值判断。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在考试中有效地克服了心理障碍,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同时施以“期望”教育,以便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这也正是俗语“打铁趁热”的道理所在。在教学管理中,我是这样来实施的:设立“学习成绩进步奖”来奖励通过克服心理障碍而取得进步的学生,同时,通过交流给他们以更高期望,使他们取得更大进步。这样的作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给学生一些自我教育的机会
河北定州中学 尚晓娥
记得有一篇报道,宁波万里国际学校901班班主任沈勇向全班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为爸爸妈妈洗脚。据了解,开始时许多学生是极不情愿的 ,许多家长也颇感惊讶。尽管如此,学生们仍是端了热乎乎的水,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项家庭作业,家长们面对突然长大和懂事的孩子,自然是感动之余又感慨万千。
让我们来看看这项作业的效果吧!有学生写道:当第一次仔细端详妈妈饱经坎坷的双脚时,想起自己有时候还要向妈妈发脾气,内心非常内疚。经常玩电子游戏,惹妈妈生气的小颜说:“给妈妈洗完脚,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由此看来,很多时候一件看似简单甚至轻而易举的小事情,要胜过千万句的苦口婆心和语重心长。这种“亲临其境”是不是比“我们要尊敬父母,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等等一些空洞的说教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和说服力呢?
曾经有一个山区的女孩儿,每天要趟过三条小河上学,山路的崎岖,冬天冰冷的河水以及拮据的生活,实在让她痛苦。于是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女孩儿怯生生地告诉老师不想上学了。老师问明原因,深深地望着女孩儿,轻轻地说:“希望下周一再来学校一次,好吗?老师希望再见到你。”女孩儿不解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下周一,当女孩儿像往常一样来到小河边时,她呆住了:桥!一座用两根木头搭成的小桥!泪水止不住地从女孩儿脸上流了下来。可想而知,女孩儿以后再也没有提过退学,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老师架起的哪里是一座小木桥,简直就是一座坚固的心桥啊!它能使学生顺畅地走过许许多多人生的沟沟坎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相向的过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一些教育者总是以无可商量的严肃姿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分明是在局限学生,在命令学生,不让学生有丝毫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育的简单化,缺少了过程,也就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少一些局限,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生硬,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关爱吧!让我们的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中,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不断内化教育者的教育意图,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11-23
2023-11-22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