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河
发布时间:
2022-11-28
岁月如河,静静地缓缓地不停息地流淌,母校的身影,矗立于河边。河边垂柳,叶子绿了黄,长了落,渐渐年轮成就树的丰茂。母校却犹如一名仙界女子,始终面河娴静目送,历经百年却依旧永葆韶华。而河边的我在母校的怀抱中从青葱少年走过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在送走一批批学子的历程中,已而立,已不惑,已知天命,并缓缓走向人生的秋天。
如河岁月中,总觉飘荡着轻缓悠扬的旋律,轻缓悠扬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80年代的母校,从西门进来便是一条直通操场的大道,面东而行,右侧一溜儿平房,房前空地满是树,而平房的最东侧,面西的大门里便是古老的图书馆和阅览室,馆中是一位把两根辫子都窝在头顶的女老师,每次看到她,就犹如看到阳光,因为又可以在阅览室看书了。高中三年在这里度过的都是快乐。
沿路继续东行,需跨下几级台阶,来到错落的主教学区。路北是55年楼,古老又巍峨,路南是高高的水塔,为师生提供着优质的地下水。前面南北两侧都是两层教学楼,这里是我奋斗三年的地方。
再往前走,就是操场,四周有好多高大的梧桐树。下午下课后,晚自习前,这里分外热闹,有跑步的,打排球的,散步的 ,大家都在紧张了一天后这难得的课余时间,调整自己,放松心情,真正做到张弛有度。
1986年,是苦苦奋斗的第三年,也是雏鹰展翅飞向更高的天空、奔赴更远的山海、探看更美的风景的最后一年。而这一年,对于母校来说,也犹为珍贵,由省教委决定,“定县一中”更名“河北定州中学”。在当时的我的心中,旧名亲切,而新的名字却这么的“高、大、上”。伴随着这响亮的名字,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快,发展得越来越好。
90年,回到母校,身份转换,由学子成为老师。
55年的教学楼,是我作为教师首次登台的地方,听老教师的课,自己认真备课,以为可以讲满满一节的,可是20分钟就说完了,当时窘迫的不知还要做什么,于是明白再多学些,多备些。这座楼里还有个小小的图书馆。空闲时间,我读完了里面所有的书,也和管理图书的马立明老师成为忘年交。后来它的一层变成医务室,有一次发烧在里面输液,被当时教的学生们看到了。回家后躺着床上盖着被子休息的我不得不一次次爬坐起来,狼狈地迎接一批批孩子们的探望。因为出乎意料,也因为衣着随意,紧张的一次次出汗,不知是不是出太多汗的原因,烧竟然很快退了。
1992年,是母校90岁的生日,恍惚记得那是我所经历的第一次校庆,因为距今时间久远,也因为那年休产假,全程没有参与,所以没有很深的印象。
世纪更新,时光荏苒,转眼进入2000年。而母校已经大大地换了样子。永难忘记定州曾经的96.1号工程,请北京建筑专家亲自设计,集定州百万人民之力,重新修建定州中学,从此母校旧貌换新颜。
怎样形容那已然消失了的曾经的美丽校园呢?绿草如茵的足球场,领先全省所有学校的塑胶跑道,升旗时站在操场看到环形广场红色走廊旁刚萌新绿的垂柳,还有那窗明几净美丽的教学楼,以及陪伴我们时时刻刻的亲切的办公楼……
记得竣工后游母校,虽然是自己长期工作的地方,但因为她变化太大,太美,走在她的怀抱里,很长一个阶段,都有走迷宫的感觉,山重水复,曲径通幽。沉醉着,迷恋着,感受着她的美好,也感受着定州百万父老对她的殷殷期盼,自己作为她的儿女,更需努力拼搏,方可不负这份美丽这份厚重。
也是从2000年开始,教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校虽在不断前进,但发展也遭遇了瓶颈。于是向兄弟学校学习的风暴突起,“以考带练”“日考、周练、月考”“尖子生、推拉生”“指标、贡献率”……,工作强度一下变大,从以往的“我愿意”变成“我必须”,因为改革太过迅猛,我竟一时难以适应,身心俱疲。在一个不短的时期,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一只刺猬,时时竖起全身的刺,但自己依然百孔千疮,并且鲁莽地伤及到同事和领导,今日想来,犹觉愧疚。
2002年,是母校的百年华诞。作为母校的一员我全程目睹,全程参与,而且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就好像一眨眼,又是二十年,期间,母校搬迁,生员扩大,设备更新,母校环境更美。她早已重振雄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而我,历经磨练,不说百炼成钢,但可以说,奥赛班、实验班、普通班、复习班,曾经都可撑得起,顶得住。到今天奔向花甲,回头遥望走过的路,看那深深浅浅的足印,虽有遗憾,但不后悔。
120岁华诞,母校,时间的长河里,你依然会昂首矗立,骄傲地送走一批批杰出的学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厚德、笃学、创新、自强,一代代一中人薪火相传。岁月如河,逝者如斯,母校永存。
河北定州中学
教师:赵庆芬
2022年11月
下一页
下一页
近期资讯
2023-05-05
2023-05-31
2023-05-27
2023-05-21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