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顿”之光
发布时间:
2022-11-26
那几年,我在省会石家庄读师范,基本都乘坐那列龟速爬行的4452次列车。当乘务员慵懒的声音“定州站到了”传出时,我恹恹地睁开睡眼,总能看到窸窸窣窣下去一大批人,然后再熙熙攘攘上来更大一批人,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中,脑海里地图上那个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的小点和车窗外不远处刚刚苏醒的城市依稀重叠。
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在不久的将来浓缩成一个点,无缝接入这座神秘而陌生的城市,开始徐徐铺展,摹画一根清清白白粉笔,一方四平八稳的讲台,一轮永不坠落的太阳。
06年6月,毕业季,我像一片裹挟在求职人潮人海中的叶子,一度随波逐流,栖栖遑遑。当我得到定州中学的招人信息,准备前往碰碰运气时,同宿舍一个来自高阳的兄弟马上给我浇了盆冷水,他说,作为一个老保定,我得提醒你,人家学校是保定地区最好的,咱们去了也十有八九是炮灰。炮灰就炮灰吧,试试总不算坏事,我心说。没成想,当我忐忑不安地完成面试、试讲的流程后,竟在当天晚上接到了通知签约的电话。得知这个消息,高阳兄弟佯摆出一脸羡慕嫉妒恨,拍着我肩膀说:“兄弟,牛掰啊,没说的,请客吧,一顿都不行,最少三顿!”
后来,当我真的成了一名定州中学人,在这座古韵流香的城市的角角落落,从卖菜阿姨那里,从出租车司机那里,从行政大厅办事员那里,从同乘一列车的陌生同伴那里,从兄弟学校的教育同仁那里听到如许赞誉,也得到如许尊重的时候,我隐约理解了“三顿”负载的别样内涵。彼时,定州中学在凌波书记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已连续多年蝉联保定地区升学率第一名,连续多年清华、北大不落空,俨然已是一方翘楚,在地方颇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在高阳兄弟看来,这样一所驰名遐迩的名校,门槛自然不会低,“三顿”哪挡得住?
然而,遗憾的是,刚刚入职的那几年,我整个人虚虚飘飘,仿佛一根南来北往风口中的蓟草,竟做一些镜花水月的迷梦,诸如成为大红大紫狂收名利的作家、浑身上下浪漫因子泛滥的靠才华横行于世的自由职业者等等,唯独对手中捏着的三寸粉笔、脚下踩着的三尺讲台熟视无睹。孟子说人的弊病在于,“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说的大概就是当时的我吧……不是吗?错把平台当本事,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了还浑然不知;半毛本事没有还整天摆出一副指点江山的臭架子,服了致幻剂一般自我感觉良好;连蹲高一不以为耻,业绩稀松反以为荣,仿佛得道高僧进错了庙,满心都是怨愤不平之气。
稻盛和夫说:“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在那些游离的日子,我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云里雾里,也缺少“让自己喜欢上工作”的明悟,仿佛一条附着在学校肌体上的水蛭,吮吸并欣享了“三顿”的荣光,却“食其禄而杀其主”。凭心而论,那种心无主宰风雨飘摇的日子并不好过,它让人狭隘,让人窝屈,让人找不到归属感,也感受不到健康空气里的善意和温度。
我已记不清那样的心态和状态持续了多久,也难以计数那种六神无主的迷惘、混浊给澄明的青春岁月伏设了几多暗桩和阴影,好在我不曾彻底沉沦,在无边的幽暗里重新确认了光的存在。回望氤氲来路,是什么让我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在不算太晚的时候迷途知返呢?是弟弟离世那个冬天,那次学校派车一路跋山涉水、顶风冒雪的千里相送吗?是在这里遇见爱情并安家后,和元宝披历了诸多人生苦乐,逐渐栖息了灵魂的柴米油盐吗?是某一天在躁动的人群穿梭,被记不起名字的某个孩子凝视,轻轻道出的那句“老师好”吗?是某节公开课,在同事的帮助和关爱下,终于酣畅淋漓地完成既定目标后收获的鲜花和掌声吗?是某次教职工大会,校长那几箱写尽了教育态度和思考的让人感佩的数年累积的工作笔记吗?……我不敢确信,但这种拎得清手中粉笔重量、辨得明脚下讲台厚度、摸得到心中太阳光线的感觉真的很好。
念兹在兹,无关风雨,不问西东。当青春在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落幕成殇,当一切遗憾与清醒在披星戴月的实在生活中沉淀并发酵,我终于读懂了自己的心,开始依恋这种恍若闹市桃花源、干净纯粹得可以挤出叶绿素的美好生态,也开始把自己这粒微尘毫不保留地融入脚下这片承载无数前辈光荣与梦想的热土,由衷而自觉地与有荣焉,骄傲着定州中学的骄傲,自豪着定州中学的自豪。实实在在、平平和和的落地感和归属感告诉我,和这份纯粹、这份骄傲与自豪比起来,所有的委屈、负累、苦楚都轻薄如纸,不堪一击,也不值一提。
而今,恰逢定州中学百廿华诞,很幸运,在她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里,有一朵渺小如斯又真诚如斯的我。我希望自己,有一天,终能成为雅斯贝尔斯的那棵会摇动的树、那朵会推动的云、那个会唤醒的灵魂,让更多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无比幸运;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心间奔涌的热爱能开满花、结满果,收获满筐欣喜、幸福的同时,有可能也有能力,给予做出同样抉择的同仁些微的温暖和力量;我希望自己,守志如一,妥妥定定地活在当下,永是心安,以伟大的定州中学为平台,溯游从之,素履以往,成为灵魂事业名副其实的实践者、创造者,而不是寄生者。
高阳兄弟的“三顿”之言,如晨钟暮鼓时时在耳边回荡,现在看来,更像一句可堪回味的谶语、箴言。何其有幸,沐浴了前辈们成就的“三顿”之光,更何其有幸,还有意愿、有时间、有精力把自己变成一道光,让“三顿”之光发扬播散,如一轮璀璨夺目的永不坠落的太阳!
河北定州中学
教师:郑强
2022年11月
上一页
上一页
近期资讯
2023-05-05
2023-06-02
2023-06-01
2023-05-31
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