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力打造智慧校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
2017-05-07
倾力打造智慧校园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交流材料)
一、 学校概况
河北定州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的百年名校,肇建于清代乾隆三年的“定武书院”,至今已有276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八年,更名为“直隶省定州官立中学堂”,距今已有112周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途经定州,专程接见了著名校友王森然。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到校作教育改革演讲。196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2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02年,学校百年华诞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敬业笃学教书育人”。2014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学校占地380亩,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20个教学班,招生轨制为40轨,在校生7000人,体现着“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的思想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特点,建筑面积和功能设施在全省首屈一指。我校办学实绩突出,连续18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稳居保定区域第一、河北省前茅。先后被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中华百年名校、中国百强中学、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校是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早在2000年就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校园网建设工程。当时的校园网是千兆以太网网络系统:具有54个多媒体教室,7个电子备课室,5个微机教室,1个网管中心和1个电教控制中心,配置800台微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英合作利用交互式计算机开发学生环境教育的能力项目单位,被省教科所批准为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实验学校,多次承办河北省和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现场会。
二、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倾力建设高标准智慧校园
2014年定州中学整体搬迁,时值定州市申报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在此背景下,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本着对未来教育发展负责的态度,牢牢把握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大幅革新的有利时机,克服新校区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树立“抢抓机遇,超前发展,硬件一流,应用至上”的指导思想,采取“边建、边学、边用”和“快建、快学、快用”的工作思路,本着硬件建设和软件配置必须达到 “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质量标准的方向和目标,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省内第一所发展眼光超前、投建规模较大、硬件技术领先、省内外堪称前沿的智慧学校。可以说,智慧学校的建成是我校办学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定州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当前定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帜。
(一)我校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情况
总投资1600万元,包括200个智慧教室、1400台微机、550台笔记本电脑(联想昭阳E40-70,教师每人一台)、16个微机教室、8个智能录播教室、4个电子阅览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教学评估系统、电子巡考系统、图书阅览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一套有线无线网络融合一体的wifi全覆盖校园智慧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教务、教研、招生、财务、人事、设备、后勤、膳食、学生、安全、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方面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二)我校智慧教室基本情况
1、 智慧教室终端
壁挂式安装设计,铝合金面板翻转设计,采用身份识别和分级授权实现电子排课功能,教师上课时插卡自动开机上课,拔卡自动关机下课。全智能管理教室多媒体设备;内置OPS架构工业级数据处理系统; 采用Intel双核处理器;内置无线网络接收与功率放大器。除常规教学语音控制功能,在总控室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监制各个教室设备,包括:远程开启电子门锁,控制教室单个设备,监控各个教室使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使教室的管理更方便快捷。前置高清视频展示单元,可识别 、拍摄、自动调整白平衡、自动调整曝光;扫描速度20毫秒/张,LED灯光补偿,USB接口供电。附有互动白板软件、高清图文扫描管理软件、智能管理控制软件。
2、中控管理系统
监控用户、多媒体使用用户;网络IP地址管理:自动搜索中控地址、在查找相应物理地址与多媒体教室对接,断连时自动连接;IC卡管理,添加、删除和编辑IC卡用户,可记录用户使用时间,存储课程表;课程表自动化,指定每节课每个多媒体设备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可按照星期、日期排课,系统远程管理与维护,自动记录每个多媒体设备使用、维护情况,自动记录教师上课时间;跨网段控制管理,跨网段控制多媒体设备,可通过互联网控制设备;音频对讲功能,主控室与教师端音频对讲;音频广播功能,实现控制端音频广播。
3、电子巡考、教学评估系统
主控室可实现所有教室情况被传递到管理中心,用户可以指定多种显示模式,如6分屏、9分屏并可轮流分组显示;随时将发现的考试问题快速的抓拍或者录制下来,供事后查证;还可以视频监控,实时了解教师现场情况,远程观摩教学,可转播为他教室观看讨论学习。
4、校级云端教学资源学课上传、下载与管理
①教学资源上传与下载,老师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精品课程上传到智慧校园平台以及上课老师的“我的备课”栏目。
②课程点播:学生可以在此处查看从教育云门户中教学视频处观看过的视频资源列表,帮助回顾课程知识点、预习将要学习的课程。
③作业提醒:作业提醒栏目主要包括:最新作业、预习作业、历史作业查询三个功能,学生可以在此栏目查询各个学科的最新作业、预习要求、并将预习结果通过此栏目反馈给老师。
④辅导答疑:辅导答疑栏目主要包括:我的问题、问题库两个功能,学生可以此栏目对课后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问,查看老师的解答。
⑤我的成长记录袋:我的成长记录袋栏目主要包括:我的作品展、成长日志、我的获奖记录、我的学习计划、我的学期总结、自我评价等功能。学生可以在此栏目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心得,展示学习生活中的成果等。
三、强化研训,推进课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打破教学藩篱,更新教研方法和内容
智慧校园赋予了教研活动新的内容。智慧教室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种先进时尚的新技术,表面上看,教室内只有一块液晶显示屏和和智慧终端,而实际上这种智能环境为实现更人本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能。智慧校园赋予了教研活动新的内容,怎样去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今这最前沿的现代化校园网络平台,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实践。但是不可置否,智慧校园将打破传统教学藩篱,提升教学环境与品质,用信息化技术保障校园安全、助力校园管理,给师生员工带来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崭新校园。但我们实践、研究和探索的关键课题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来一场颠覆和革命。
(二)建立健全机制,开展新媒体技术主题研修活动
我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形成了融教育、教学、教研、培训、信息网络为一体的集约、高效的“五位一体”教科研工作新模式,直接指导学校和教师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含相继出台一系列评价奖励制度,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说课、优质课、教学案例、课件、教案评比、课题研究等,既给予教师个人奖励,由于科组评比挂钩奖惩。
我校采取了边建、边培训,先培训骨干,后培训全体,先培训如何使用硬件,后培训如何使用软件等措施,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付诸实践,开展新媒体新技术主题研修活动。2014年10月,参加了在苏州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活动。2015年1月,到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参观学习考察。先后选派50多名骨干教师石家庄、秦皇岛参加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班。同时,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组织好各学科组信息基数教育研修活动,逐步尝试课例分析、课题研究、学术沙龙和对比教学等研修模式。打破时空界限,通过教师论坛(BBS)、教师博客(BLOG)和教师QQ群,开展网上研修。还组织校内课件展播、微课大赛、多媒体公开课等学习交流活动。
(三)加强资源库建设,实现教学资源人人共享
建立网上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用,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都有共享资源,让教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晒课”活动,本次活动中我校已有200多位名师参与了网上“晒课”,参与活动人数居全市第一。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与共享。特别是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分享来自全国优秀老师的教学资源。
(四)课题引领课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曾说,建设智慧校园的核心在于数字化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网络平台,以新媒体新设备作为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运行载体,改革传统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尝试翻转课堂,开展幕课研究。通过全面开展教学名师示范课、新任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检查评估验收课、复习备考观摩课、班级主题班会课、社团拓展活动课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校确定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段 “6+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该项研究课题是在智慧课堂环境中下,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模式的应用研究。“6+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使课堂教学实现“六个转变”,最终达成学生进步与教师成长并行的“师生双赢“目标:①从 “教后学” 向“学后教” 转变,构建理念超前的翻转课堂。②从 “满堂灌” 向“精讲练” 转变,构建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③从 “孤独学” 向“互助组” 转变,构建合作互动的活力课堂。④从 “独白式” 向“发现法” 转变,构建自主探究的发展课堂。⑤从 “一言堂” 向“百家鸣” 转变,构建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⑥从 “痛苦学” 向“快乐学” 转变,构建激情扬溢的幸福课堂。⑦教师由“教书匠”成为“研修者”,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信息素养“双赢”课堂。
四、总结与反思
智慧教室让课堂变得更精彩,老师教得更有劲,学生学得更神气!智慧校园建设使新定州中学拥有了跨入全国一流名校的发展平台,师生获得了与世界对话的空间,驶入了历史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打开了学校发展的美好画卷。两年来,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工作成效显著, 仅上学年我校教师在国家和省市说课、优质课、教学案例、课件、教案评比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226人次:国家级奖励2人次(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全国化学评优课二等奖);河北省教科所组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3人次(数学、物理、生物),二等奖3人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三奖1人次(数学);河北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大赛获奖7人次,优秀课件13人次;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的教学案例评比获奖69人次,课件获奖57人次。定州市评优课获一、二等奖23人次,定州市首届教师教学创技能大赛获奖9人次,定州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评比获奖39人次。
今年,我校还积极申报了河北省云端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学校。我们认为,我校在智慧校园硬件建设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在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信息素养提升、科研能力培养、新技术掌握应用、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和短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特别是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涵养的提高,把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真正运用于教学和科研。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云课堂、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不断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2、提升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依靠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科研,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质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和科研的深度整合工作推向深入。
3、提高教师课件、微课制作水平,做好软件开发研究工作,争创一流的课件质量,一流的教学水平和一流的研究成果。
4、进一步尝试基于iPaid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推进“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通讯员:陈文启、陈凤)
下一页
下一页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12-01
2023-11-28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