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 | 深度分析与全面措施
发布时间:
2022-09-25
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 | 深度分析与全面措施
踩踏事件,是指人员在较小的空间过于集中,特别是在人群拥挤并流动时,有人意外跌倒或蹲下,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加剧拥挤程度,导致更多人跌倒,人群出现紧张、恐慌情绪,因拥挤、窒息、踩踏导致伤亡。
学校拥挤踩踏特点
1.发生的时间。多发生在集会、下课、下晚自习、上操、就餐时段,此时学生心情急切,想尽快离开或达到某一地点。甚至演练也导致踩踏事故。
2.发生的地点。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处,特别是底楼层的1-2楼,上层楼学生下楼在1-2层容易形成人流集聚,同时因缺乏管理和引导导致事故。2
学校拥挤踩踏成因
1.学生急切。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多发生在集会、下课、下晚自习、上操、就餐时段,此时学生心情急切,想尽快离开或达到某一地点。
2.校舍缺陷。教学楼、宿舍等老旧,通道狭窄,楼梯少,出口少,或有多个出口但关闭,或其他设计缺陷,学生难以分流。
3.设施破损。照明设施维护不及时,在夜间光线昏暗或没有照明;楼梯护栏不牢固,护栏断裂导致学生跌倒;应急疏散指示灯不亮。
4.管理粗放。没有落实岗位职责,楼梯、晚自习、下课时无人照管和维持秩序或维持、护导、指挥不力;学生恶作剧,狂呼乱叫推搡拥挤,秩序混乱;没有及时打开楼门或出口。
5.应急不足。缺乏应急预案和措施。对异常情况没有应急预案,提前进行演练和教育。例如,上晚自习时突然断电,大雨等。3
学校拥挤踩踏直接诱发因素有哪些?
1.学生跌倒。自行摔倒;因为障碍物绊倒;人员拥挤站立不住;护栏断裂扑倒。
2.学生蹲下。停下蹲下捡拾物品或系鞋带,提鞋,对后面的学生来说成为阻碍。
3.出口堵塞。后面的学生继续前行。
4.其他情况。例如,逢大雨,学生不按照原来路线走;逢停电等。 4
预防措施之隐患排查
2.检查照明设施。安装维护各处特别是通道的照明设施、应急照明设施,落实专人定期检查和维修。
3.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对楼梯、护栏、扶手等全面检查,存在问题的,立即维修加固。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4.开展对楼道、楼梯、甬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设置防护网或隔离栅栏,消除安全隐患。
5.检查通道是否有其他导致学生绊倒、摔倒的因素,如靠墙放置的物品,会因为学生经过碰倒。地面要消除凸起,例如,拆除设施后留下的螺丝。有无电线、拉线等。垫子是否滑动。教室前后门附近应整洁,无物品。5
1.规划行止路线。出操、升旗仪式、到专用室上课、集会、上放学、社会实践活动、上厕所等,规划各班学生行走路线,向全体学生明确不同活动行走的线路。
2.合理设置时间。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班级逐次下楼,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从宿舍到教室或课间等要留出较为宽裕的时间;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要求上厕所的应该允许。
3.活动安全有序。错时放学和下楼,避免学生集中。在早操、课间操、集会等活动中,不强调速度快。不对速度快慢作强硬刻板考核,避免学生过度紧张。强调行走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特别注意在楼梯的秩序。
4.建立监管制度。安排护导教师、学生安全员等对学生上下楼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也可同时通过监控查看上下楼秩序,发现问题应急处置。
5.确保出口畅通。上课期间,教学楼各大小门都要打开,教室的前后门要全部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如因天气寒冷等原因需要关闭的,一定不要锁闭。
6.确保通道畅通。不得在楼道、楼梯等处放置物品,放置的即时清理。例如,有的将书本放在通道。
7.单项活动预案。对非常规活动,如集体考试,听报告等,要进行风险预判,制定安全预案。因为对常规活动,措施到位,能够预防;对偶尔、临时活动往往忽视了安全隐患。临时集体活动制定专项安全预案。
8.安全警示提示。在关键和明显部位张贴警示标语。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9.注重细节完善。学校日常管理要从学生安全角度考虑细节,例如,学生快下课时不能拖地,防止地面湿滑。6
1.学校各事项决策、调整要研判风险,例如,学校撤并、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教学楼调整、宿舍调整、学生增加等。
2.全面提高学校(特别是县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学校存在大班额的现实和安全隐患较多的现状,落实有效的事故防范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
3.对于不符合(学校建设标准)要求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建设部门提出整改办法。同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目前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情况当地政府,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落实好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7
预防措施:老师和学生怎么做?
安全教育能够防止学校出现拥挤踩踏事故,出现拥挤踩踏事故能够紧急有效应对。学生和教职工具备安全风险意识和技能后,也能在社会中有效避免身入拥挤踩踏事故;如果遇到,能够最大限度避免伤害,处于拥挤踩踏现场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和他人。对学生进行案例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行为。要求学生做到:
1.不要给同学使绊子,不狂呼乱叫制造紧张气氛,这些玩笑开不得,轻则受伤,重则死人。
2.参加各种活动,到各类场所,有序进场离场,不得推搡。
3.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下楼遇到其他班级正在下楼,并且已走在本班前面时,本班应停下等待。
4.较高年级遇到较低年级时,应谦让。
5.班级间、学生间要保持安全距离。
对教职工包括保安、宿管员、餐厅职工等进行全员培训,教职工重视了,就能够在日常履行职责,也更容易发现安全风险和隐患。培训内容包括案例警示、风险预警、岗位责任、应急处置等。
制定预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学生常规活动应急预案和单项活动(军训、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预防拥挤踩踏内容。设计学生跌倒,发生拥挤,导致踩踏情景进行演练。遇到学生跌倒,甚至已造成挤压,只要措施及时,能够避免伤亡。 8
1.在校外,社会环境中,要避免在人员密集的时候参加大型活动。
例如,不参加商家的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不在旅游热点时段到热点景区等。如果不知人群为何聚集,也不要好奇。不围观街头纠纷、事故等。
2.参加人员集中的活动,发现人群拥挤,人流增加时,应判断是否停止前进或中途折返。
3.应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应立即避到一旁,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4.在人群慌乱时,一定要注意脚下,脚步灵活,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5.在拥挤的人流中,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
6.在形成拥挤的人群中,不要去捡掉落的钱包、手机等物品,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
7.不要试图超过别人,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9
1.当发现前面有人摔倒时,应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继续向前。
2.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3.处于危险境地仍要保持镇定,服从现场统一指挥。
4.教职工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救援行动。
上一页
上一页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12-01
2023-11-28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