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探问题式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4-28
在年级组的推动下,我们地理组一直定期进行着听评课活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关注教学中“碎片化”现象,关注教学是否仅关注孤立“知识点”或单一的“正确结论”。
我们通过磨课、听评课活动定向关注教学“碎片化”问题,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要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效果,教学过程必定是生成性的,学生须参与课堂知识的构建,而要达到这一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则是通过问题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展示时教师给予过程性评价。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和建议。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关注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问题的确定应考虑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围绕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问题”的呈现,要利于学生发现未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建议在选择情境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蕴含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体现关联性,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与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书内容联系,便于学生找到基本的依据和资源。
课堂教学设计建议关注以下六个方面。(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设计教学。(2)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同时也要注意学习链条的设计只是预设,实际学习过程的展开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线索,避免教师用问题链过度“牵引”学生的现象。此外,还要关注课堂生成问题,促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将完整呈现问题和相应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背景,避免将情境仅作为“导入”的做法,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4)让所有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使在分组学习时,也避免每个小组仅负责解决问题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的现象,以保证对地理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综合思维训练。(5)不论是演绎学习还是归纳学习,都要使学生能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 并综合地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6)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呈现开放性思维,具有创新性表现。
所以,我们的课堂到底是教师按照既定的知识结构在一点一点的传授,还是以问题的方式将知识串联,短期效果可能看不出差别。但从长期来看,问题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够避免教师的一言堂,能够将教师的关注点从自己的教变为学生的学,使课堂由教师为主宰变为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近期资讯
2023-06-04
2023-05-05
2023-11-23
2023-11-22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