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命题改革对教学的启示》感悟
发布时间:
2023-02-20
《新高考命题改革对教学的启示》感悟
河北定州中学 贾晓帆
2月16日,我校特邀请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作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新高考命题改革对教学的启示》。专家从新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学校新课程教学,以具体试题为例展开讲解:
1、高考试题更注重与现实、与时代发展的广泛关联,不是考查哪一个或一些知识点,而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考查学科核心能力,强调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性掌握。
通常说来,学生在单纯使用概念、原理时表现出的差别并不大,但在不同场景的变换中解决应用性问题,能力表现就会大相径庭。题目情境变了,虽然原理并不复杂,但考法变了,答案活起来了,对于缺乏生活思考、缺乏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学生来说,题目好像变难了。
启示:即便是学科理论和学科方法的教学,也依然要从事实入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情境化任务过程中深度理解理论,形成方法。课堂教学整合了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会让学生感到理论不是空洞、艰深的条文,不是单纯的推演和分析,而是亲切可感的规律。只有教学与现实生活、与生产和社会有机融合,学生才能够切实感受到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脉络,使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新高考与之相配合,题目形式多样、新颖灵活,使得套用理论、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违背认知规律的教学受到制约。
配合新课程的理念,高考试题赋予考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回答问题的自由度。高考许多题目一改过去严格限定条件、规定思维模式、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题设方式,考生可以寻找适合的解题工具,选择适合的解题路径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允许考生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方式方法的开放式题目,使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加凸显。这对于沉溺于书本、习惯刷题的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而对于综合能力强、把知识学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来说,分数提高了,死记硬背的负担减轻了。
启示:站在新高考核心素养立意的层面,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以及真正的学习如何发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和热情,主动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由此体会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改革向中学教学持续发出导引信息,一步步推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对于这些教学方式,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理解,但由于教学课时紧张,有人认为这些教学方式需花费时间更多,难以做到;也有人认为,以前没这样做也教出了高分学生,不如沿用熟悉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但分析近年新高考试题可以看到,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已经在高考命题中落地,课堂教学如果还固守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学生将无法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变化。
4、就教学而言,高考改革对教学内容范围的影响迅速而深刻,但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缓慢且不明显。教师往往对考试内容改革感知敏锐,对今年考了什么、没考什么,哪个地方考得多一点儿,哪个地方考得少一点儿“明察秋毫”,并据此积极主动调整教学,但受制于教学系统的惯性及教学资源和教学课时安排的相对稳定性,教学方法的调整往往会周期性滞后。高考正确引导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一功能虽然在命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课堂教学的差异还很大。
启示:新高考命题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各门学科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教师而言,不能仅仅逐题研究高考考了什么、没考什么,也不能只关注本班学生所考的那一套试卷,需要把多套试卷放在一起整体思考。一套试卷的容量毕竟有限,多套试卷才能够更完整呈现出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
对教学的启示:1.教学应在学生理解事实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客观地评价作者的观点,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从浅层的学习理解走向深度学习。2.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为什么”,“如何实现的”这样的问题,以启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而不是仅仅了解了事实。3.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要适度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自己领会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专家所做的关于高考方向改革的报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命题方向层面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让教师有“法”可依。面对新高考命题全面、综合、应用、灵活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有开放性思维,给学生新的视角,让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上升一定高度,建立探究型思维,培养学生知识的生成性系统,而非封闭式系统。这些思考给了我们非常清晰的引导,我们认真学习体会,并努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
近期资讯
2023-09-06
2023-08-31
2023-08-29
2023-08-26
2023-08-19